易教网
专家指导:别总催促孩子“快点”
家教首页>南昌家教 >心理辅导

专家指导:别总催促孩子“快点”

更新时间:2024-05-13

尊重孩子:别总对孩子说“快点”

催促孩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以教育孩子,帮助他们适应外部世界。然而,当过度的催促体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别总对孩子说“快点”

孩子和大人一样,每天都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父母曾经会叮嘱孩子慢慢走、小心跌倒,慢慢吃、小心噎着。然而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然而,我们要明白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磨蹭,不要总是对他们说“快点”。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孩子快速成长、以成功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然而,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孩子的节奏问题。

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让孩子赶紧吃饭,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等等。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放学后的生活同样充满压力。然而,父母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周末不仅是放松的时候,也应该是深切了解孩子需求的时机。

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

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到了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尊重孩子的磨蹭

尊重孩子的磨蹭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他们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然而,现在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这些好的教育传统,只看重速成班的广告宣传,比如“三天学会写作文”、“半个月补习提高200分”等等。这样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已经影响了家长的意识,他们急于看到结果,这也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早早地引入他们的生活,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家长和学校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身上的压力又反弹给家长和老师。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双方都不堪重负。在竞争焦虑的氛围中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这不仅关乎家庭生活的质量,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只教会孩子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却没有让他们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种失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让他们了解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以促进他们将事物形象化、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

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能够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终形成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其实并不需要复杂的指导,父母就可以轻松地放慢日常生活的速度。

最新文章
  1.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2. 用创意书架,为孩子打造“无处不阅读”的成长环境
  3. 合理安排时间,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4. 如何防止孩子安装游戏
  5. 初中不听话的孩子称为什么
  6. 建立积极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7. 小孩子不听话孩子被挂起来
  8.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9. 如何提高孩子上课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10. 高三必须解决的问题:关于生气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