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11
考试季一到,不仅孩子们紧张,很多家长也跟着焦虑起来。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呢?但你知道吗?家长的言行举止,其实对孩子的考试状态有着巨大的影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考试前期,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孩子,而不是添乱。
首先,家长得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连你都不相信孩子能考好,那孩子自己怎么可能有信心呢?信心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孩子在考场上更加从容。相反,如果你总是怀疑孩子的能力,甚至说“你这水平能考上吗?”这种话,那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朋友的孩子去年高考,朋友一直对儿子说:“你肯定行,妈妈相信你!”结果,孩子真的超常发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所以说,家长的信心,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能量。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比如“数学必须考到120分”“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这种话听起来是激励,但实际上却是在给孩子加压。考试已经够紧张了,家长再这么一说,孩子心理负担会更重。
其实,成绩并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与其盯着分数,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让孩子轻松上阵,反而更容易发挥出真实水平。
考试前期,家里的氛围特别重要。如果家长整天绷着脸,孩子也会觉得“家里气压低”,心情自然好不起来。相反,如果家里氛围轻松愉快,孩子也会更放松。
比如,吃饭时可以放点轻音乐,或者聊点有趣的话题,别总是围着考试转。还有,别在孩子复习时蹑手蹑脚地送牛奶、送水果,这种行为看似关心,其实会打扰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家长之间有问题,千万别在孩子面前争吵。考试前的孩子本来就敏感,家长再一吵架,孩子很容易分心,甚至产生负面情绪。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有个孩子本来成绩很好,但因为父母在考试期间频繁争吵,结果发挥失常,最后连本科都没考上。所以,家长们,为了孩子,忍一忍吧!
有些家长喜欢替孩子整理书桌、书包,甚至床头。这种行为看似贴心,其实会让孩子很烦躁。试想,如果孩子找不到学习资料或文具,能不着急吗?
所以,家长要忍住,别插手。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不仅能培养他的独立性,还能让他更清楚自己的物品放在哪儿,考试时也会更有条理。
有些家长喜欢说:“这次考试特别难,你要是考不好就完了!”这种话除了吓唬孩子,没有任何意义。考试本来就有挑战性,家长再这么一说,孩子只会更紧张。
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考试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尽力就好。”让孩子明白,考试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成长的一个过程。
考试前几天,家长可以帮孩子检查一下考试用品,比如铅笔、橡皮、准考证等。还可以提前规划好去考场的路线,避免考试当天手忙脚乱。
我有个同事的孩子去年高考,就是因为家长没提醒,结果准考证忘带了,差点耽误考试。所以,家长在这方面一定要多留心,做好后勤保障。
有些家长觉得,送孩子去考场是一种支持,但如果孩子不同意,那就别送了。强行送考,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有压力,甚至影响考试状态。
我表弟高考时,父母坚持要送他,结果他特别紧张,最后发挥失常。所以,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考试前夕和考试期间,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聊填报志愿的事。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甚至影响考试心态。
我朋友的孩子就是因为考试期间父母一直在讨论志愿,结果孩子特别烦躁,最后几科都没考好。所以,家长要学会“闭嘴”,等考试结束后再谈志愿也不迟。
考试期间,家长别问孩子“考得怎么样”“题难不难”这种问题。万一孩子觉得没考好,你一问,他情绪就会波动,影响接下来的考试。
即使孩子觉得考得不错,家长也别表现得过于兴奋,否则会给孩子压力。如果孩子觉得考得不好,家长也别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是要鼓励他:“没事,后面还有机会!”
其实,考试前期,家长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后盾”。你不需要替孩子做决定,也不需要给他加压,只要默默支持他就好。记住,你的信心、你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考试状态。
我想说,考试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节点,孩子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而不是压力和焦虑。希望这十条守则,能帮助各位家长在考试前期更好地陪伴孩子,让他们轻松上阵,考出理想成绩!
互动话题: 你在孩子考试期间,有没有做过什么特别有效的事情?或者有没有踩过什么“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