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9-23
成都商报讯 今年8月,去爷爷家时环境吵闹,小辉有发烧症状,之后一遇喧闹,就会头晕并持续发烧,开学后,小辉只要听到课间铃声和吵闹声就会头晕发烧,有一次持续发烧两周,温度达到39度以上。
名词解释:
声音恐惧症作为一种新兴的恐惧症类型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的声音恐惧症,就是会对某种特定的声音产生恐惧心理的疾病。
发病原因:
据了解,恐惧症具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从素质因素上看,患者病前性格多为胆小、羞涩、被动、依靠、高度内向,轻易焦虑、恐惧,有强迫倾向,或者自小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易发生恐惧症。
新学期开学已有20多天,但刚上初二的小辉(化名)始终无心上学,在学校备受煎熬。原来是,只要遇到课间铃声和吵闹声等较大噪声,小辉就会出现头晕发烧的症状,用体温计测量,高烧达到了39度以上。请假回家之后,当周围环境清静下来后,症状就会有所好转;然而再遇喧闹,就会再度复发。这种情况,已经反复出现了好几次。几经周折,小辉的母亲将他从老家带到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问诊”心理咨询师。
母亲讲述
爷爷家很吵闹 孩子发了烧
此后一遇喧闹 体温就狂飙
“从8月底到现在,先后来了两次。”因不能泄露求治者的隐私,院方拒绝向记者透露孩子的个人信息。心理咨询师王瑞苗说,发烧的时候,体温的确升高了,并伴有头晕。最初,王瑞苗对小辉的这种状况,也感到很费解。
据小辉妈妈描述,今年8月的一天,小辉出现发烧的症状,“当时孩子在老家,他爷爷是乡村医生,那天正好有很多村民找他看病,由于爷爷耳朵有点背,村民和他说话基本都是吼,周围环境很吵,正好当时孩子就在旁边。”
然而,让小辉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小辉在那次高烧退去之后,一旦遇到吵闹的声音,就会发生头晕和持续发烧的症状。
特别是在9月份开学之后,小辉这种奇怪的症状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有一次持续发烧两个周,温度达到了39度以上,遇到发烧,家人就陪孩子呆在家中,并且不让他受到任何响动的干扰。”
医生释疑
外因:
发烧时受刺激 产生恐惧感
根据小辉妈妈所说,儿子在老家那次发烧,正遇旁边村民很吵,此后就出现了对噪声有所反应的状况,而在此之前,这种状况从没有出现过。
王瑞苗分析,很有可能是在那次发烧头晕的同时,受到了旁边噪声的刺激,心理面留存阴影,之后一旦遇到噪声,就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
因此,医院方面认为小辉疑似对噪声形成了一种焦虑和恐惧感。“就好比一些人被水淹过一次,以后看到水就害怕一样。有的人在黑暗中摔了一跤,以后在黑暗的环境中,也会出现恐惧。”
对于小辉的症状,医院目前也在制定相应的治疗疗程。王瑞苗向成都商报记者提到一个名为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不良情绪,一般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
“如果孩子暴露出对课间铃声或者喧哗声特别敏感,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会模拟出这样的声音,让孩子逐渐地去适应。”
内因:
压抑难以发泄 有生理反应
事实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被外界刺激后,留下心理阴影的现象,严重程度跟受刺激的程度有关,同时也与自身的情况存在关联。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张燕说,对小辉的状况出现的几率,在他们遇到的情况来看并不大。
在遇到噪声时或外界干扰时,会出现一种消极情绪,有情绪时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供其发泄,也没有学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如果性格内向的话,往往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就会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所以这个孩子就是情绪下去了,烧就自然退了。
王瑞苗还提到,9月份以来,已有5名学生先后到医院做心理咨询,原因多是新学期开学之后,孩子对学习生活以及环境不适应,以致出现情绪低落,精神差的状况。“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的苗头之后,应引起重视,通过与孩子、学校老师的沟通,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
温馨提示
声音恐惧症治疗方法
1、系统脱敏法。较为常用,该方法需要对病人害怕的声源的强度进行控制,使强度减弱到病人刚刚感受到压力的程度。当病人对这种较弱的声源刺激适应,可以轻松面对时,调整声源,增加强度,但仍只稍感压力为宜。这样不断增强刺激的强度,最终达到对此声源的脱敏。
2、认识治疗法。医生必须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惧,首先就必须要先知己。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几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3、暴露疗法。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病情治愈速度快。缺点是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会令患者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进行暴露疗法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配备一定抢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