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戴教员,编号1082 更新时间:2014-12-19】简介:关于古筝教学的几点思考 戴建红
在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教改的形势下,古筝教师应紧随当前大势走向,适应音乐教育的内涵,让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生、融入实践。下面就从势、境、奏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古筝教学的一点心得。古筝教学,就教学知识结构来 预览
在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教改的形势下,古筝教师应紧随当前大势走向,适应音乐教育的内涵,让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生、融入实践。下面就从势、境、奏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古筝教学的一点心得。古筝教学,就教学知识结构来 预览
关于古筝教学的几点思考 戴建红
在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教改的形势下,古筝教师应紧随当前大势走向,适应音乐教育的内涵,让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生、融入实践。下面就从势、境、奏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古筝教学的一点心得。古筝教学,就教学知识结构来说,应像建筑设计一样要简洁而有少许变化,因为任何纷繁复杂的设计,均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好的教学,应知识结构简洁、知识层次迭进而富有吸引力,同时又有余味,能启迪学生去思考。古筝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把握整体,注重细节,同时有少许变化,这就体现了古筝艺术的东方内涵。一、势古筝的悠扬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是有那么多可爱的学生前来学习古筝潜在的内心表达。在喧嚣的城市生活,内心非常渴望一片纯净的天空,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虽然也带有那么一丝丝功利色彩(主要是学生的家长)。因此,作为古筝教学者来说,如果古筝的教学让那些天真的孩子感到很痛苦,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这对小孩的音乐美学来讲,大势已去,也许一个天才的儿童就这样随风而去了。作为古筝学习的势,我认为就是每个学生心中的那份音乐向往。老师要离开常规演奏方式的乐曲教学,不受琴弦的约束,让学生能静心凝听每一个音符,要让学生“心与乐”共振。比如,学生学习将军令的急板,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用板式变奏的技法将第二段旋律成倍紧缩,变4/4拍为2/4拍,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旋律无停顿地进行,气势剧烈紧迫。这样,前面旋律余音与后面击发的乐音混相交响,音响宏大,振奋人心,达到强烈的音乐效果。在示范、讲解时,一定要让这种“乐势”深入到学生心中。二、境对音乐的执着,对生命的感悟,将自己的内心释放,我认为是引导学生掌握古筝艺术意境的直接体现。按照教科书来说,古筝动人的魅力是音色,古筝的灵魂是韵律,古筝的意境是人的情感心声,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因此,培养学生的古筝意境是“法和技”的引领者,通俗的来说,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传授古筝知识时,他能真正静下心来聆听乐曲并能心有所动,这就是最初的境。比如,渔舟唱晚前半段,我们可以这样让学生理解:斜晖映阳落湖江,光粼波荡汇霞光。眼前的夕阳、湖光、晚霞和人的心境组成了这首曲子前半部安宁的意境。对初学者来说,只要他能从整体上去理解这种意境,比去扣挖曲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要高明的多, 境到了,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一般情况下,自然能快速的提升“技和法”的控制能力。三、奏从古筝的演奏看,在教学时应从“力”、“法”、“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在古筝演奏时如何科学用力,不同风格的曲子采取的方法应有所变化;指法、力度、手腕肘肩腰,肌肉、骨骼等身体的位移并不是一定要按照固定的姿势和趋势,它是有一个区间范围的,只有结合人的身体、乐句和心境才能找到最适合的点。1.力。古筝演奏属于声音的艺术。因此,要演绎出较好的古筝音乐,就必须处理好筝曲在进行中音量、音色、音质的变化及声音的停留时间等。这些方面都与双手在弹琴弦时瞬间的用力状态息息相关。比如,一般认为,切弦应45°,力的作用要以面带点,其音色、音量才有质感。但初学古筝的小孩,我们不需要对他讲解这些,还容易引起误解及心理压力,只需要简单的示范、引导他触弦时不要太正(垂直),连续依次触弦时其落点连成一线应该是一条斜线就可。此外,力的大小应告诉学生,只要你感觉到自己的手臂脉搏有一点反作用力就可。至于微细节的掌握,需要等到他有一定力的控制技巧时才可以精细化。2.法。古筝要弹得顺畅、科学,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又是因人而异的,但又遵循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些学生在演奏中容易出现手部肌肉或关节的僵硬问题,都是在初学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产生的。因此,对初学古筝来说,上好第一节课对他以后的学习和演奏是很重要的。比如,揉弦时的幅度大小、频率快慢应与曲子的乐段整体匹配,逐步感觉和体会手臂带动手腕使力下压到指尖以及很有弹性地上体臂腕,使弦音自然恢复原音高。在教学时,只需要告诉学生,找到柔和、圆润拍球时连续弹起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感知。3.域。指的是力和法的区间。古筝的指法、力度、手腕肘肩腰,肌肉、骨骼和心理舒适感,如果能长时间演奏而不疲劳,虽然不是在理论上要求的最佳位置,我们也认为那就是个体的最好区间。比如,快四点突出“勾托抹”的连续组合且节奏快(每分钟96拍以上),同时强调勾指重音。对古筝初学者来说,我们只需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区域内掌握快四点的力度变化和干净利落即可,至于勾托抹结构组成,暂时可以不要那么精确。总之,古筝教学的“势、境、奏“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整体,每一部分均是古筝教学的有机组成,缺一不可。
附件下载
在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教改的形势下,古筝教师应紧随当前大势走向,适应音乐教育的内涵,让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生、融入实践。下面就从势、境、奏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古筝教学的一点心得。古筝教学,就教学知识结构来说,应像建筑设计一样要简洁而有少许变化,因为任何纷繁复杂的设计,均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好的教学,应知识结构简洁、知识层次迭进而富有吸引力,同时又有余味,能启迪学生去思考。古筝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把握整体,注重细节,同时有少许变化,这就体现了古筝艺术的东方内涵。一、势古筝的悠扬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是有那么多可爱的学生前来学习古筝潜在的内心表达。在喧嚣的城市生活,内心非常渴望一片纯净的天空,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虽然也带有那么一丝丝功利色彩(主要是学生的家长)。因此,作为古筝教学者来说,如果古筝的教学让那些天真的孩子感到很痛苦,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这对小孩的音乐美学来讲,大势已去,也许一个天才的儿童就这样随风而去了。作为古筝学习的势,我认为就是每个学生心中的那份音乐向往。老师要离开常规演奏方式的乐曲教学,不受琴弦的约束,让学生能静心凝听每一个音符,要让学生“心与乐”共振。比如,学生学习将军令的急板,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用板式变奏的技法将第二段旋律成倍紧缩,变4/4拍为2/4拍,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旋律无停顿地进行,气势剧烈紧迫。这样,前面旋律余音与后面击发的乐音混相交响,音响宏大,振奋人心,达到强烈的音乐效果。在示范、讲解时,一定要让这种“乐势”深入到学生心中。二、境对音乐的执着,对生命的感悟,将自己的内心释放,我认为是引导学生掌握古筝艺术意境的直接体现。按照教科书来说,古筝动人的魅力是音色,古筝的灵魂是韵律,古筝的意境是人的情感心声,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因此,培养学生的古筝意境是“法和技”的引领者,通俗的来说,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传授古筝知识时,他能真正静下心来聆听乐曲并能心有所动,这就是最初的境。比如,渔舟唱晚前半段,我们可以这样让学生理解:斜晖映阳落湖江,光粼波荡汇霞光。眼前的夕阳、湖光、晚霞和人的心境组成了这首曲子前半部安宁的意境。对初学者来说,只要他能从整体上去理解这种意境,比去扣挖曲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要高明的多, 境到了,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一般情况下,自然能快速的提升“技和法”的控制能力。三、奏从古筝的演奏看,在教学时应从“力”、“法”、“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在古筝演奏时如何科学用力,不同风格的曲子采取的方法应有所变化;指法、力度、手腕肘肩腰,肌肉、骨骼等身体的位移并不是一定要按照固定的姿势和趋势,它是有一个区间范围的,只有结合人的身体、乐句和心境才能找到最适合的点。1.力。古筝演奏属于声音的艺术。因此,要演绎出较好的古筝音乐,就必须处理好筝曲在进行中音量、音色、音质的变化及声音的停留时间等。这些方面都与双手在弹琴弦时瞬间的用力状态息息相关。比如,一般认为,切弦应45°,力的作用要以面带点,其音色、音量才有质感。但初学古筝的小孩,我们不需要对他讲解这些,还容易引起误解及心理压力,只需要简单的示范、引导他触弦时不要太正(垂直),连续依次触弦时其落点连成一线应该是一条斜线就可。此外,力的大小应告诉学生,只要你感觉到自己的手臂脉搏有一点反作用力就可。至于微细节的掌握,需要等到他有一定力的控制技巧时才可以精细化。2.法。古筝要弹得顺畅、科学,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又是因人而异的,但又遵循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些学生在演奏中容易出现手部肌肉或关节的僵硬问题,都是在初学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产生的。因此,对初学古筝来说,上好第一节课对他以后的学习和演奏是很重要的。比如,揉弦时的幅度大小、频率快慢应与曲子的乐段整体匹配,逐步感觉和体会手臂带动手腕使力下压到指尖以及很有弹性地上体臂腕,使弦音自然恢复原音高。在教学时,只需要告诉学生,找到柔和、圆润拍球时连续弹起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感知。3.域。指的是力和法的区间。古筝的指法、力度、手腕肘肩腰,肌肉、骨骼和心理舒适感,如果能长时间演奏而不疲劳,虽然不是在理论上要求的最佳位置,我们也认为那就是个体的最好区间。比如,快四点突出“勾托抹”的连续组合且节奏快(每分钟96拍以上),同时强调勾指重音。对古筝初学者来说,我们只需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区域内掌握快四点的力度变化和干净利落即可,至于勾托抹结构组成,暂时可以不要那么精确。总之,古筝教学的“势、境、奏“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整体,每一部分均是古筝教学的有机组成,缺一不可。